第三百六十四章 财富梦重新点燃
赵煦一声令下,大家已经听出来了,官家说话的声音中似乎带着微微的愤怒。
就连刘御史也闭上了嘴,其余的大臣都是大气不敢出。
显然,这件东西是看定了,谁还想阻拦,那就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。
在大家的各种复杂的目光中,很快就有两名大汉抬上来一件东西,李诚走上前去,掀开覆盖在上面的帐幔。
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到了这件东西上面,赵煦也从宝座上站了起来。
不过大家看清楚了这件东西后,很快又把目光移动到了垂拱殿中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炉上面,这两件东西何其相似,但刚刚抬进来的这件,似乎又有所不同。
“李卿家,这东西也是火炉?”
赵煦似乎是担心被别人嘲笑智商不在线,说话的声音都比平时小了许多。
即便是这样,在场的大臣基本都听清楚了,有些人也有了同样的看法。
曾布、章淳和刘御史再也不能淡定了,他们心里已经隐隐产生了一丝不祥的感觉,这火炉有故事啊。
几个人不约而同走上前去,用手摸了摸,又仔细看了看。
“官家,这自然是火炉了。”
李诚笑着说道。
赵煦立刻离开了宝座,也来到了火炉跟前,曾布、章淳和刘御史赶紧让开。
赵煦也仔细研究了一番,居然跟垂拱殿中的生铁火炉没有太大的区别。
“这火炉是以何物制成,为何不太一样?”
赵煦惊奇地问道。
“官家想必应该是猜出来了,这尊火炉是由陶土烧制而成,据钟先生所说,散热性可能会稍微差一些,也不够生铁材质的坚固,但照样能够烧煤,用来取暖同样不会太差。”
“你说这火炉还是钟先生设计出来的吗?”
赵煦关注的重点已经放在了钟粟的身上,他才算是明白了,钟粟回到登封,原来是在搞这个。
“李大监,你说这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,照样能够烧煤使用?”
刘御史顾不得之前的情况,红着老脸问道。
“才运到将作监不久,我还没来得及尝试,不过钟先生这么说了,估计不会有什么问题。”
“原来是这样。”
“李卿家,你不是说这火炉是钟粟设计出来的吗,他怎么不来?”
赵煦的眼睛里冒着光,他发现搂钱又有希望了。
“此事还需向官家禀明,钟粟这次并没有亲自送来,是他派人送来的。顺带禀告官家,两辆运送火炉的马车在半路遭遇狼群,四人历尽艰辛不辱使命,还是顺利来到了汴京。”
本来这在大宋官员的眼里,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,但李诚的看法却不一样,他对手下的匠人很是看中,自然也对钟粟派来的人高看一眼,所以还是把遭遇狼群这件事告诉的赵煦。
“好好好,几位护炉人忠勇可嘉,必须重重赏赐,这件事情就交给李卿家了。另外开封府留意一下,既然周遭有狼群出没,一定要派出得力衙役,务必将这些狼铲除干净,谨防伤害我大宋子民。”
赵煦说完,开封府尹连连答应,准备散朝后就去安排。
李诚觉得这样总算对钟粟有个交代,可以对得起他了。
这只是一段小插曲,重头戏自然是这种新型产品了,大臣的反应各不相同。
刘御史盯着陶土的火炉点了点头,他突然觉得,自己之前似乎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,而且如果有人拿他的话来说事,会不会被扣上一顶嫉贤妒能的大帽子,想到这里,他马上开始回忆之前说话时的具体内容,以便想好相应的对策。
“恭喜官家,贺喜官家,钟先生不负官家所托,知道生铁打制火炉有所不妥,居然潜心研发出了这种陶土火炉,实在是可喜可贺。”
曾布的脑子转得就是快,就在大家还在懵逼中不知所措的时候,他已经看到了陶土火炉巨大的价值。
当然,他更是明白赵煦信任钟粟的良苦用心。
曾布一席话说出来,章淳几个立刻受到了启发。
“曾相说得没错,我等正担心生铁火炉推广的种种问题,没想到官家原来早有谋划,已经让钟先生私下去想办法,钟先生果然是一员能吏,也是官家的一员福将啊。”
章淳同样一计马屁劈头拍了过去,但火候显然差了点儿,弄得赵煦都有点不好意思。
赵煦也有点哭笑不得,谁说我早有谋划,我谋划什么了,既然你已经知道了,之前怎么不说?
又是哪个混蛋说钟粟不靠谱来着,又是哪个混蛋还把这么一件小事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的?
简直就是一帮厚颜无耻的小人,没有一个好东西。
现在事实摆在面前,怎么一下子就转过来了,真是不要脸之极。
“刘御史,现在你还觉得此物会动摇国本,还是会外流敌国?”
张商英之前替钟粟说话,被刘御史挤兑的一口气无处撒,这时候也毫不留情。
“张侍郎,老夫之前思虑不周,言语上有所冒犯,还请见谅。”
刘御史居然一脸诚恳地向张商英道歉,丝毫没有作伪的样子,反而让张商英大大意外。
也可以看出,刘御史这个人是有点古板,但在是非面前,还是很理智很有勇气。
“这样就对了,刘御史堪称楷模,众卿都应该向他学习。”
赵煦怕张商英万一说出什么不好的话来,直接开口干预,趁此机会把刘御史认错的事情强调一下,定下基调,其他人自然就没什么可说的了。
再说,眼看好处又能得到了,没必要继续深究。
“官家说得有理,刘御史也是为我大宋基业考虑,下臣并没有放在心上。”
张商英说完,向着刘御史拱了拱手,刘御史也立刻还礼。
这样一来,这个小小的不愉快就算是当场消除,如果谁还要在事后追问,那就没什么意思了。
陶土火炉的出现,将殿中一度尴尬的氛围急速扭转过来。
到了这个地步,谁也没有利益再去反对火炉的推广。
“果然是好东西啊,钟卿果然是个大能人啊,李卿家,钟卿难道没有说别的吗?”
赵煦兴高采烈地问道。
“钟先生说,他考虑到我大宋的盐铁专售政策,到了登封之后便潜心研究,终于设计出了这样的陶土火炉。最重要的是,这种火炉的价格不高,更适合我大宋民间使用。”
“真是太好了,有了这等东西,我大宋之民必会免去寒冬威胁,朝议就到这里吧,张侍郎和李大监留下,散朝吧。”
朝议总算有了结果,而且大大出乎了赵煦的意料,钟粟及时送来的陶土火炉,将自己即将流产的财富梦重新点燃。
不过大的方向是确定的,接下来就要考虑他和钟粟的密谋了。
这个事情最终还是要着落到工部和将作监,他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条陈,然后先在汴京逐步铺开。
大宋的人口基数可不小,想短时间之内制造这么多陶土火炉,还是有不少问题。
工部和将作监得想办法,把汴京一带的瓷窑全部调动起来,全力生产。
当然,这一切获取的利润,赵煦在朝堂上不能说,就算面对张李二人,也不能明说,但还是得暗示性地交代清楚才行。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:(www.shandu.fun)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。